沙窝箩卜好吃,酥脆细甜微辣。长圆形的箩卜带有寸许白根,洗净削去白根切开后,翠绿的箩卜心儿上渗出微微的汁液,散发出一种诱人的清香,实在是令人垂涎。如果饭后吃上两片儿箩卜,再喝上一杯热茶,更能起到通气消食解腻的作用。 纯正的沙窝箩卜含糖量高,果胶丰富,吃到嘴里嚼碎后,用力吐在墙壁上,就能牢牢地粘在墙面上。这可不是我瞎说,这是过去沙窝箩卜出口东南亚地区,检验是否正品的一种手段。 沙窝村紧靠南运河,是个古老的村寨。据史料记载,早在宋朝时期就设立独流、沙窝军寨,借子牙河、大清河水系形成的大型洼淀(莲花淀、东淀等)水势和辽国对峙。从那时起就逐渐形成村落,但种萝卜还是明朝永乐年开通京杭大运河以后的事。古老的沙窝村,就处在久负盛名的莲花淀。那时,莲花淀一片水乡泽国风景秀丽,胜似江南水乡。淀内盛产莲藕、菱角、蒲草、芦苇等产品,物产非常丰富。难怪老人们都有莲花淀内藏有十盘金磨之传说。沙窝村东的京杭大运河,流淌着夹杂大量泥沙而浑浊的黄河水日夜奔腾不息,用运河水浇灌的土地上都沉淀着厚厚的泥浆,极有利于蔬菜特别是萝卜的生长。沙窝村的先民们就是从这时开始种植青箩卜的。说起箩卜的储存,沙窝村也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年到收获箩卜的霜降节气,家家户户都要把箩卜收获并储存起来,待到春节后价高时再出售。其实储存箩卜很简单,就是在地上挖上个1.5米左右深的坑,当地叫箩卜坑子,把箩卜倒在坑内约1米厚,然后覆上保温的土就可以了。但就这么简单的事,只有在沙窝这块土地上埋的箩卜才能保持它原有的品质,而其它地方就保不住它原有的品质,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没有人探究出原因。 提起沙窝萝卜出口东南亚之事,这其中还有一段传说。咱天津卫的人就爱吃青箩卜,很早就有“吃箩卜喝热茶,气的大夫满街爬;沙窝箩卜赛鸭梨”之说。清末民初时,有几位南洋商人品尝了沙窝箩卜后觉得非常好吃,认为有生意可做,就到沙窝村考察。南洋商人到沙窝村一看,运河岸边的土地上种植着一片片绿油油的青箩卜甚是可爱。再往村西,看到一望无际的洼淀碧水连天,淀内生长着菱藕和蒲苇,各种鸟儿在莲藕和蒲苇间雀跃飞翔,鱼儿也时而跃出水面,几条打鱼或采莲的小船儿在远处点缀着,风景如画般美丽。几位商人异常兴奋,就在地头上和几位村民聊了起来。他们询问箩卜的特点,村民们从地里拔了几个箩卜,用实物向南洋商人介绍:“首先得看箩卜的颜色,翠绿色而不发白色和黄色,第二品质酥脆,拿一个箩卜在硬地方磕一下能酥脆离体。”村民介绍着就拿了一个萝卜在锄把上磕了一下,结果这个箩卜就真的粉粉碎。“第三是肉质细嫩,剥去皮后的箩卜仍是翠绿色没有白心,咬一口嚼在嘴里没有粗渣。”村民们还介绍说:“我们这儿的箩卜能治病,消食通气。如果饭食吃多了感觉肚子有点胀的慌,再吃块箩卜,打几个嗝就舒服了。还有,头痛脑热感冒发烧的时侯,用箩卜做汤喝两次就好,这就叫清温祛湿。”南洋商人听完村民介绍后非常满意,就邀请两名代表带着样品到天津旅馆商谈定货之事,同时把此事告知给津南种萝卜的村民们,要求后天同时到旅馆比试一下后再择优定货。 第三天双方代表都按时到达旅馆,把样品摆放出来。沙窝的两位代表一看对方的样品,就知道是津南葛沽产的箩卜。这种箩卜是圆形的,被称为“葛沽蛋子”,它的品质也很好。双方代表介绍了本地产品的特点后,只见沙窝的一位代表,打开一个箩卜咬了一口,在嘴里嚼了一会儿“噗”地一口吐在墙壁上,嚼碎的箩卜就牢牢地粘在墙壁上。这一下就让南洋的商人惊呆了,连声叫好。从那时起,沙窝箩卜就开始销往东南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至今已有八、九十年的历史。但大量出口还是在大陆解放以后。当时,天津市食品外贸公司设立了外贸组,专门负责沙窝箩卜出口,每年都有数百万公斤的沙窝箩卜销往国外。近年来当地把沙窝箩卜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商标,从此“沙窝箩卜”这一品牌享誉海内外。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不断创新,沙窝箩卜不但在品种上不断优化,而且在种植上也有很大的变革。除了严格控制无公害箩卜生产外,还能利用大棚温室一年四季能生产箩卜,使国内外广大市民随时能品尝到新鲜的“沙窝箩卜”。 长按并识别白癜风治疗费用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