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温暖的音符,迎接春天的到来 鸡年你要懂点鸡文化 今日小年,盘点小年到正月十五的习俗民俗 迎春诗会|探春 “立春逢大年,福禄寿无边”,今年2月3号立春在正月初七。立春,又称打春,春天的开始,更是一年之初。古往今来,人们把春天当成一个好的开始,寄托了对于一年的期待,对于有个好收成的美好祝愿。 立春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岁时节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春天的开始,每一年的立春都在腊月或正月(约当公历的2月4日)。清朝以前的数千年间一直有隆重的礼仪活动,因此,多年来,我国人民把立春当成了年俗里特别有意义的日子。 年农历丁酉这个鸡年,会有两个立春、三个属相,你知道吗? 1、双春之年:年的立春在2月3日,年的立春在2月4日。在农历干支纪年中,这两个立春节气都出现在丁酉鸡年中,分别为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二月十九,成为一年当中有两个立春的“双春年” 照专家的说法,“大多立春的节气在过年期间。春节跟着立春走,走着走着,二者就有相遇的那一天,但非常罕见,民间有‘十年难逢初一春’之说。” 比如,年春节在阳历1月23日,春节后第11天立春;年春节在2月10日,春节前第6天立春;年春节在1月31日,在此后4天立春。按此推算,在年和年,春节和立春将会“喜相逢”,上演“初一春”。 中国传统认为“双春”是双喜临门,特别适合年轻人结婚,给人以非常吉庆的感觉,是个好年头。其实“两头春”是由我国农历和阳历两套历法并行的制度造成的,由于我国的节气是按照阳历排列的,每月两个节气,日期是相对固定的,而这些节气在农历中日期却又不断变动,从而造成了“两头春”或“无春”现象。“两头春”也好,“无春”也好,都只是正常的历法演变,绝对不存在“吉利”或“不吉利”之分,公众不必过于在意。 据了解,“一年两头春”现象每隔数年便会出现一次,上一次出现在农历甲午马年,而再下次则要等到年农历庚子鼠年。 2、“一年三属相”:今年有两个立春,所以在农历正月初七23点34分1秒之前出生的宝宝属猴,之后出生的宝宝属鸡,而在农历十二月十九以后出生的宝宝属狗出现了一年三属性的现象。 3、农历丁酉鸡年是闰年,日历上呈现了两个“夏历六月”——这是夏历丁酉鸡年的“正六月”和“闰六月”,整年共有天。假如您在夏历六月出生,那么,本年就可以过两个夏历生日。因此,能在一年里过两个夏历生日是一件吉利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年还有不少奇妙之处。前一阵的元旦出现了“7时59分60秒”,这多出的“1秒”加在格林尼治时间12月31日23时59分后,通过增加闰秒实现。年的中秋和国庆赶在了一起,10月1日国庆节,10月4日中秋节,三天国庆假+中秋法定假日,再加上两个周末,共有8天的假期。情人节、除夕和大年初一,这三个重要的日子也扎堆了,2月14日情人节竟在除夕前一天。这个鸡年,真可谓“非比寻常”。 岁时节日由来已久,它是古代先民创造的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排定的节气时令,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记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形成的重要岁时节日有8个,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它们在农耕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文献记载,早在周朝就有了迎接“立春”的隆重仪式: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全民迎春活动。 立春的民俗相当丰富。在不少地方,立春有“鞭春”、“咬春”、“尝春”的习俗。“鞭春”也叫“打春”。立春前五天检查鞭春的准备工作,谓之“演春”;立春前一天,迎土牛(也叫春牛,泥塑的牛)、芒神,谓之“迎春”;男女老少随同观看,谓之“观春”。迎到土牛,主持官吏要鞭打土牛三下,叫做“鞭春”;也有的地方由长者鞭春,打十下,并边打边说:“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土肥地暄;三打三阳开泰……” “咬春”就是立春时吃生萝卜,以脆嫩的青萝卜或绿皮红心的“心里美”为上,认为这天吃了萝卜,可以消除春睏。 “尝春”类似“咬春”,但吃的是春饼和春盘。春饼是用面烙制的薄饼,吃时有的就着萝卜,有的在饼里卷上青韭肉馅。有些地方则在面粉里加入葱花,烙成葱花油饼。春盘又称“五辛盘”,细切五种辛辣的菜盘装而成,如宁津一带用葱、蒜、辣椒、姜、芥末拼盘调食,既可下酒佐餐,又可相互赠送。现在,吃春饼、春盘之俗已很少见,一般吃饺子和面条,谓之“迎春饺子打春面”。 这些习俗,都是提醒人们已经立春,不要误了农事。而立春这一天民间吃春饼(称为“咬春”)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唐代。除了汉族,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也很重视“立春”。 本平台尊重原创,所有文字和图片及影视素材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平台版主删除,版主昆明白癜风医院白癜风诚信坐标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