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中医有句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湿、夏暑、秋燥、冬寒,这是一年四季自然界代表的节气。中医讲在秋天里气候的主要表现是秋燥,秋天秋高气爽,但雨水渐少、气候干燥。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燥”。秋天干燥的气候,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黏膜系统,故秋天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

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工业经济发展导致的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吸入以及人口年龄老化等因素,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构成了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其也成为排名前四位的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之一。

肺处于人体胸中最高的位置,中医称,肺为华盖,也就是形容肺像雨伞一样,是给五脏六腑挡风遮雨的。中医意义上的“肺”包含整个呼吸系统,肺是非常娇嫩的器官,它喜“湿”不爱“干”。秋天干燥的气候最易损伤人体黏膜保护系统和肺部健康,因此秋季养生应从养肺、润肺、补肺入手。

养肺之道一:护黏膜,防“燥气”

人体黏膜系统功能如同皮肤组织,起着隔绝外界不良因素的作用。呼吸系统黏膜能够过滤空气,防止病菌进入肺部或气管内部组织,并且能够加湿空气,防止空气过于干燥从而损害肺部。

维生素A可参与糖蛋白的合成,这对于呼吸系统黏膜的正常形成、发育与维持十分重要。研究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和老年人,大约70%血清中的维生素A水平低于正常数值。动物的肝、蛋黄维生素A含量最为丰富。维生素A的前体是β-胡萝卜素,多存在于橙黄色植物中,如胡萝卜、红心甜薯、玉米、柿子等。人体日常所需的维生素A约为~微克,β-胡萝卜素约为15~30毫克。单纯的食物补充,很难达到有效的补充剂量,营养师推荐可以补充维生素A或是天然β-胡萝卜素。

养肺之道二:存正气,邪不可干

中医认为一切外感病本质上都是人与环境的不协调造成的,人在正常情况下是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因而随着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与环境保持协调。当人体的调节能力下降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人与环境不能达成协调状态就会发病。人的调节能力就是人的“正气”。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的“正气”就是对病源微生物的抵抗力以及自身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免疫力,“邪”指的是各种致病因素。秋季由于气候变化,日夜温差过大,空气过于干燥,这些因素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各种呼吸系统陈病如气管炎、鼻炎、肺炎,乃至鼻咽癌、肺癌,很容易在这个季节复发。因此,只有存正气、增强免疫力才能从人体根本防止这些疾病的复发。

比较适合秋季增强免疫力的食物有菌类、虫草、灵芝、西洋参等。另外如一些营养补充剂,如硒螺旋藻、西洋参含片,灵芝提取物软胶囊,由于有效成分含量高,吸收快,更适合年老体弱人群服用。

养肺之道三:滋阴补肺,不做“干女人”

《黄帝内经》记载:肺是水上之源,肺主皮毛。秋天燥气袭人,一旦出现肺热、肺燥,不仅会引发呼吸系统问题,皮肤还会出现脱皮、过敏、皮炎等一系列干燥问题。很多女性朋友在秋天擦各种各样的护肤品,仍然抵挡不住秋老虎锋利的“牙爪”。因此,秋季护肤,重在内调,只有补足肺部这个全身水源,才能使全身肌肤等到真正的滋养。雪梨、柚子、百合、萝卜、雪耳,都是滋养肺阴的良好食物,秋季应该多吃。秋季,特别是女性朋友还应补充一些有针对性的营养素,如天然维生素E、胶原蛋白大豆异黄酮等,这个秋日你才不会成为“干女人”。

养生是一项长久的工程,贵在坚持。特别是食物或营养补充剂的调理,起效慢,唯有坚持才能达到满意效果,正所谓“慢火出滋味,细水方长流”。

秋季不宜过度进补

虽然秋季是滋补身体的好季节,但是进补也应适量适度。一般不宜食用过于辛辣及腻滞厚味、煎烤的食物,以及食物如鹿茸、牛鞭、红参等大补之物。对燥热者来说,应避免使用性味苦寒的食物,也忌过于辛散,以免过度伤津或使寒邪侵肺,导致肺虚加剧。

黑白木耳可以养肺

中医认为,秋季五脏属肺,因此正常体质者秋季一般应以养肺平补为宜。所谓平补,即指那些可选择黑木耳、白木耳、银杏、花生、杏仁、杏子、无花果、万寿果、乌梅等。

甘蔗秋梨清肺润燥

中医认为,有秋燥证象的人,吃点辛味食物可以驱散肺中的郁气。清肺润燥的食物可选择枇杷、梨、甘蔗、荸荠、橙、萝卜、竹笋、丝瓜、白菜、紫菜、鸭蛋等。

甘蔗有滋补清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作为清凉的补剂,对于大便干结、反胃呕吐、虚热咳嗽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有内热的病人食用。尤其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

但是,由于梨、甘蔗性寒,对脾胃虚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

百合薏米补益肺气

有肺气阴虚证象的人,应辨证予以补气、补阴或气阴双补。可用百合、薏米仁、淮山药、蜂蜜等益补肺气。引起肺阴虚症状时,可用核桃仁、芡实、瘦肉类,蛋类、乳类等食物滋养肺阴。如伤及胃津、肝肾阴气时,可用芝麻、雪梨、藕汁及牛奶、麻仁、海参、鸡肉等分别滋养胃阴及肝、肾阴。

芡实是一种“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秋补佳品,分生用和炒用两种。生芡实以补肾涩精为主,而炒芡实以健脾开胃为主。秋季使用芡实进补,最简单的是制作芡实糊:将炒熟的芡实克研磨成粉,临服时,取50~克粉末冲开水调服。随自己爱好,可加入芝麻、花生仁、核桃肉等。

赞赏

长按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hetongzhi.com/hxlbst/112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