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年轻的邵德孝想培育一种南京人自己的包菜,可惜没有得到领导的支持,他便开始偷偷收集资料,平时表面是帮着工人搞包菜生产,实际上是自己搞繁种研究 · 今年71岁的邵德孝曾经是南京农业专科学校(现金陵科技学院)的老师,一辈子都在靠自己的力量研究包菜的繁种和育种,他是南京第一个育出在最冷和最热的环境下都能种植的包菜品种的民间育种专家尽管没有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他却乐此不疲,又开始研究根茎和叶子都能吃的“全食萝卜” · |xgv00|ab54cb0c73762e340d992c33dc “这种萝卜缨可以生吃、凉拌,也可以清炒,还可以腌制作为咸菜,里面富含钙、铁、维生素a,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萝卜根也有很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邵老说,这是他花了近10年时间培育出来红心萝卜种植的萝卜新品种,他给取名叫“全食萝卜” |xgv00|1134d186d99fee19761b13bfb “解放前我在家曾经种过3年的地,对农业研究有特别的感情”邵德孝告诉记者,1956年他被保送到当时的南京农学院上学,毕业后留校跟着一个老师搞果蔬方面的研究,随后被下放到农常 全食萝卜是“晚来得子” |xgv00|7fd88d9f5fba57bd29e6d18ee655dc0c · |xgv00|29718bac22de7614e7fe33f7e 目前,邵老的试验田里,除了包菜和萝卜,还拿出一亩多试验田尝试种植龙牙楤木、红心大白菜等“所有没有的品种,只要我有能力都要尝试着研究一下” 邵德孝说,“这种包菜的特点是在南京35℃的高温下仍可结球”因这种包菜生长期为56天,试验品种序号也是56,抗热性又好,故取名“伏秋56”这项成果刷新了当时江苏包红心萝卜的做法大全菜育种的“第一”纪录 他说,以前研究的“伏秋56”他只是送给一些菜农种,看到他们种下后反映说不错,这是邵老不断研究育种的信心来源“我的‘惊春893’曾经给高淳的一个菜农,在白云亭批发市场被称为‘高淳榔头包’,百亩地每年能盈利10万元,这让我很高兴” 邵德孝说,“我的3个儿子对我的工作不了解,还好有老伴支持我这项工作是我的乐趣,再苦再累我也愿意” 其实邵老的试验田里并不仅仅只有包菜在田里,记者还看到了一片萝卜“这不是和普通的萝卜差不多吗?”记者很疑惑邵老没回答,他笑着示意记者摸一下他这些宝贝的叶子,又让记者摸旁边的普通萝卜的叶子原来普通萝卜叶是毛茸茸的,而这些新品种的叶子非常滑溜“这种萝卜叶也比普通萝卜叶肥厚萝卜缨和青皮萝卜的做法大全萝卜根都可食用是这种萝卜最特别的地方”说着,邵老拔出一个萝卜,记者看到,这种白色萝卜至少有两三斤重,老先生告诉记者,普通萝卜叶很苦很老,但这种叶子非常清脆,吃起来也非常鲜嫩切开萝卜根,记者尝了一下,萝卜多水清脆,一点也没有普通萝卜生吃的苦涩 当记者问到邵老的理想是不是要将育种进行到底时,他笑着对记者说:“我想把南京市的丘陵全部开发出来利用,搞真正的生态农业”原来,早在1988年,邵老就写过这个建议报告,他指出,南京的丘陵都是肥厚的土层,阳光充足,可以种植现在短缺的牧草,作为农业最大的潜力——有机肥料 “当时的包菜有两种类型:内填型和渐长型内填型是指包菜从外向里长,渐长型就是从内向外层层包裹起来的,惊春893则是凉拌糖醋白萝卜中间型,”邵老给记者比画道,“它一开始生长的时候是内填型,等到皮球大小的时候它又成渐长型的了这个品种一举超过了当时勉强能称为越冬包菜的上海‘四月慢’,在全国算是第一个”邵老说到这里,一脸的自豪 · “目前我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因为是民间育种,现在我都是自己掏腰包做试验”邵老一脸苦笑3年前,他携老伴来到了泉水村,租了14亩地,其中有3亩是试验田,其余都是生产田,每亩田的租金是220元/年,光这项开销就要花费他很多“育种方面的开销我已经花了5万多元了,这还不包括房子” “万变不离其宗,我将变种的扔了,留下好的种子”邵德孝将上海的一个耐热品种包菜和凯凯不断杂交,取其精华再杂交再取舍通过不断的重复,到1990年的时候,耐热型包红皮萝卜的功效菜已见雏形 “由于当时学校没有专门设立包菜研究这门课题,我只能自己偷偷做”原来,当时广西等南方城市包菜不能留种,每年都要到南农大引进大量的包菜种子 1978年,邵德孝到栖霞区农林局蔬菜科上班后,他的包菜育种才开始公开化,那年邵德孝43岁 |xgv00|06f31aaae4b8d8feeb1197 小米加步枪的隐居研究 · 邵德孝骄傲地对记者说,他的这种全食萝卜还在研究中,目前已经培育出六七个品种,“据我所知,这种全食系列萝卜,在江苏甚至全国都还是少有的” 几十年的单干,让邵德孝成了名副其实的民间育种家“我就是小米加步枪”邵老笑着说,到现在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他都还保留着最原始传统的育种方式他说,现在很多科研所进行纯种自交系种子,利用先进仪器两年水果青萝卜怎么吃就能搞出来,我却要四五年时间 “一开始,我准备小搞名堂当时全国包菜种植面积最大的是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农科院合搞的‘京风一号’,我就想培育一种包菜能够超越它事实上,我失败了”邵老笑着告诉记者直到1982年后,他的育种研究才开始有了转机 育出了耐热型的包菜后,邵德孝又把目光投向了耐寒型包菜“当时国内的包菜只有春夏秋3种,越冬包菜是没有的12月份能吃到的包菜几乎都是冷藏的,没有新鲜的这时,我的堂姐从意大利同学那得到了一种越冬包菜的种子”邵老说,这种包菜的名字叫“白球”,特性很好,可以越冬,于是,邵老又开始爱上了这个品种,在1994年成功培育出了一个新的包菜品种“惊春893”,因这种包菜在8月播种、9月栽种、3月的惊蛰与春分之间收获而得名 15万青皮红心木瓜卖了毕生心血 为了自己的理想,3年前,邵德孝带着老伴将家从城市搬到这里,租了3亩地作为试验田继续他的民间育种研究 “1982年,同事从日本带回了一种新的包菜种子,名字叫凯凯,耐热性特别好可如果继续培育,那就是杂交一代很难留种”邵德孝告诉记者,当时拿到新种子时,南京市有一笔研究伏缺冬缺菜的经费,他打报告申请却一分钱都没有要到可倔强的邵德孝依然种下这种包菜,试图找到其育种方法,改变国内耐热型包菜种子稀缺的状况 “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推广方面,老百姓在观念上对可以吃的萝卜缨不能接受目前还没有单位有意来大面积种植,都是我自己赠送给朋友尝试着去种”邵德孝告诉记者,不仅仅是萝卜,他研究一辈子的品种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 “由于水果青萝卜种植时间受到国外包菜品种的冲击,自己研究成果还将逐渐显得过时落后,但是,要想研究更好的包菜种子,还非得借鉴这些‘前辈’”邵老笑着说,自己的年纪大了,越来越感到自己这样单枪匹马单干很吃力,于是在两年前将自己一生研究的近50个品种的包菜原始材料以15万元的价格全部转卖给了南京蔬菜研究所 □实习生杨丹凤本报记者张燕 |xgv00|c68bbe421c887b4b3bccf44367b0826d 【金陵晚报报道】见到邵德孝老人,是在江宁区麒麟镇泉水村的试验田里,老人正顶着寒风埋头打理自己的宝贝包菜和萝卜“这纯属个人兴趣爱好1邵德孝笑着对记者说,满是皱纹的脸上留下了岁月划过的痕迹,一身粗布衣服还粘着泥土 培育耐热和越冬包菜 · (编辑小娜) 山东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早期症状有哪些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hetongzhi.com/hxlbzl/11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