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5-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后天就是除夕啦

各位小主,家里都忙的咋样啦?

吃的都准备好了没?

是不是已经开始养膘了?

小编家里的冰箱目前只有包子馒头……

麻麻,为毛我们家过年没啥准备?

你是不是拿了春节假菜单?

快对照下面这份补货吧!

========我是补货分割线========

说到孔庆璞,可能不少扬中人跟小编一样,立马想到孔庆璞河豚会馆,对,那是他经营的。作为中国烹饪大师和特级河豚烹饪师,他创新推出的河豚宴有60余道菜,让人惊叹不已,每年河豚季都吸引八方食客前来品尝。然而,他还有别的身份——扬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扬中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

年轻人,你们知道扬中有什么春节食俗吗?快,跟着小编一起跟孔庆璞专家学习一下。

小编从来没注意,春节那些好吃的很不简单!孔师傅说,从前,扬中人生活十分艰苦,但过年吃的十分讲究,流传下很多食俗,每年过年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先准备食材,再烹制春节大餐。

========我是食材分割线========

糯米糏

糯米糏是扬中人过年做圆子的主要材料,家家户户少说也得准备五六十斤。其制法:按糯米两份,粳米一份,淘洗干净,晾晒至干,碾磨四至五遍,经细筛过滤,便成雪白细腻的糯米糏。旧时,也有用石臼舂糯米糏的,半干半潮的糯米经反复舂,舂出的米糏更粘,更有筋道。

水糕糏

水糕糏是扬中人对米糕糏的独特称谓。它是用纯粳米,淘净晒干,碾磨两遍即成,稍粗无妨。水糕糏加适量米酒糟和温水调成厚糊状,经保温发酵蒸成糕点,洁白、松软、微甜有韧劲,扬中人称之为“水糕”,是春节期间每家每户少不了的点心。

米糁子

米糁子,扬中人读彩子(caizi),糁,字典里解释为谷类磨成的碎粒。扬中人取籼米,无需淘洗,直接碾磨,只需一遍,便成糁子。糁子加开水调和,柔上劲,揪成糁子挤,按扁內包菜馅或瓜丝馅成糁子圆子,入开水锅里煮熟,菜点合一,十分爽口,还挺熬饥。糁子还可以做成疙瘩,也可以熬成糁子粥,都是扬中人极其喜爱的。

宰年猪

扬中人过年,猪肉是荤菜的主要食材,祭神飨祖也都少不了。寻常人家平时难得吃肉,但过年总能放开肚皮、大快朵颐。从前,多数人家一年都能养上一两头猪,下半年豢养的这一头,大多数留着作年猪。腊月廿四之后,择日请来屠夫(扬中人称为“杀猪的”)予以屠宰。

?鱼

?鱼是年末岁尾乡村最热闹、人们也最愿意参与的生产性活动,“吃鱼没有捉鱼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腊月廿五、六,请来两三个渔夫(扬中人称“?鱼的”),在河塘里每隔一两丈距离,分别布下若干口渔网。渔夫手持长柄鱼叉,站在腰子型的大木盆里,在水中撑行,同时不断地用鱼叉竹柄搏击水面,激起阵阵水花和波浪,逼迫鱼群落荒游串,钻进渔网,最后渔夫一一收网,取出落网之鱼。

磨豆腐

俗话说:“青菜豆腐保平安”。豆腐、百叶及相关的豆制品在扬中过年饮食里是少不了的。以前快到年关时,扬中多数人家将秋天收成的大豆提前几天用水浸泡,使其充分发涨,然后送到就近的豆腐作坊,加工制作成豆腐、百叶等豆制品,为过年祭祀用,同时一家老小年夜饭时有豆腐吃,祈求全家平安、健康。

年蒸

过了腊月廿四,浓浓的年味就扑面而来,扬中各家各户忙着年蒸,老人们说年蒸会使来年生活蒸蒸日上。年蒸主要是蒸水糕、包子和馒头,有些人家也蒸点圆子。因为,年夜祭神拜祖、岁朝供奉先人、新年招待亲朋,皆少不了这些点心。

年蒸时谢绝生人参观,据说这家的蒸笼(龙)认生,生人的到访会影响年蒸的气场,导致糕点蒸制不熟。出笼的点心,连笼搁在一旁,先凉一凉,待其“结面子”后,便可翻磕在竹匾里,让其继续冷却。水糕则要将蒸熟的厚厚的糕饼先切成条,然后,再改刀成块。

从前,为了美观、增添喜气,还用苋菜红样的天然食用色素,加水调成膏状,称为“胭脂膏”,用筷子粘上胭脂膏,在每只点心的正上方逐一点色,嘴里还会念叨:胭脂膏、胭脂膏,又点馒头、又点糕。

炸斩肉

扬中人对斩肉有着特殊的情缘。尤其过年期间更少不了炸斩肉。酒席上每人两只,按人装盘,所以一炸就得一大筐,炸完挂在屋内通风处,十天半月不会变味变质。祭祀、宴席均会用到斩肉,只需隔水蒸透或入汤焐热,便可进食。斩肉外酥里松,肥而不腻,咸淡适中,荤素搭配,营养合理,是新年餐桌上的“抢手货”。

煮小菜

小菜是扬中人早晚吃粥时必备之菜,平时的小菜一般以瓜果、萝卜腌制而成,称为酱瓜、萝卜干。而过年的小菜则要丰富得多,制作起来也复杂些。多用自家腌制的老青菜,称为“盐菜”,泡淡、洗净、挤干、剁碎,加煨烂的老黄豆,切得极细的百叶丝,嫰南瓜丝干、江里的小米虾、适量的葱、姜丝(家境好的人家还会加点碎木耳和金针干),和油、盐、糖一起炒制,吃起来十分爽口,味道也很鲜美。

由于时处岁末,天气寒冷,每炒必是一大锅,用大钵盛起,搁放十日八日,也不会坏掉。过年期间,早晚两顿一般会吃些点心,喝些糁子粥。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从钵子里盛上一碗小菜,放在桌子中间,一口水糕一口粥,再拣点小菜搭搭,吃起来有滋有味,特别地香。

十二道食材齐全,春节可以开吃了不?

========我是春节大餐分割线========

Word天!扬中人的春节大餐居然是从腊八粥开始的……

腊八粥

腊八节是春节的序幕,从这一天起,人们就准备过年了。每到腊月这一天,人们是要吃别具风味的“腊八粥”的。扬中人煮腊八粥至少要放八样东西,将粳米、豆类、芋头、萝卜、瓜干、豆腐、百叶、青菜等先后放一起,熬成稠柔软粘、咸鲜可口的稀饭。

寻常人家一般都要熬上两大锅,盛的第一碗先端到灶柜前敬灶神,第二碗敬观音(敬观音的这一碗是不能放荤油的,因为观音菩萨只吃素,不吃荤),然后,盛上一碗碗,左右邻居,相互馈赠,最后,全家老小才开吃。从腊八吃到腊九,腊九吃到腊十,吃完腊八粥,就算进入年关准备过年了。

豆豆饭

豆豆饭是扬中人廿四夜必吃的饭。这一天“送灶”,祈求“灶老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旧时送灶,除了敬香,将神像和纸马和草料放进锅堂一并烧掉外,向灶老爷敬贡豆豆饭是一项重要内容。豆豆饭是取干红豆,用水先行浸泡、煨烂,再添水加米,煮成红白相间、豆香米味浓浓的干饭。

煮好的饭先敬灶老爷,余下的家人才能享用。程序一般是:用手抓一小团米饭粘在灶柜上神像下面,另盛一碗豆豆饭贡于灶老爷神像前,敬贡时还得细声祈吿:

今朝又是二十四,敬送灶神上天去。

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

贡上喷香豆豆饭,请与玉皇进好言。

保佑全家老和少,三十高香接你还。

年夜饭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天,扬中人称之为“三十晚上”。三十晚上又是个特殊的日子,所谓“一夜连双岁”,这一天的饮食也是全年最丰盛的。民间曾流传着一段顺口溜:

早上圆子,中上饭,肉包馄饨当夜饭,

敬敬菩萨,喝喝酒,这个日子哪里有。

可以看出,迫于条件,这等标准的年夜饭已经让扬中人非常满足了。

早上糁子粥锅里煮糯米糏圆子,圆子是实心,还是带馅的,这要根据各家的条件而定,席丰履厚之家,还会煮些鸡蛋,每人2只。

中饭是全天最为丰盛的,融祭祀、年夜饭于一顿。根据各家条件,准备6至10道菜,数字逢双,荤素搭配。一般有红烧肉、红烧鱼、斩肉、涨蛋,烧金针、烧慈姑、烩豆腐、煮猪血、煎粉块、炒青菜。其中红烧肉、烧金针、烧慈姑的量会比较多,用钵子装起来,鱼一般选鲢鱼,也会多烧几条,这些菜做好后,用碗一一装盛,先用于祭祖,扬中人称“敬祖宗”。敬完祖宗后,一家老小才能坐下来,享用这些祭祀用过的菜肴,权当做年夜饭了。

晚餐也比较简单,用中午剩下的菜肴,家境殷实的会另加几道冷菜,白斩鸡、手撕咸鱼和小菜,喝点酒,主食则是肉馅或菜馅馄饨。吃完晚饭,男人、小孩忙着放鞭炮,家庭主妇则忙着包圆子,煨果子茶,炒制豆子瓜子。等忙完这些活之后,便早早关门,全家围坐在一起,守岁聊天嗑瓜子。

果子茶

正月初一清晨,各家各户都要开门放爆竹,扬中与别处不同,这一天起来开门的应该是男人,放爆竹的是男人,去灶间生火烧茶、煮早饭的也一定是男人。到灶间第一件事,抓一把芝麻秸放锅堂里点燃,给除夕夜已经煨好的果子茶加热,用芝麻秸作柴火,可能是取“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寓意。

果子茶是用红枣或黑枣加糖预先煨制好的。第一碗果子茶是要端给“灶老爷”,点香敬贡的,然后,将果子茶装在碗中,用红色的木托盘端给父辈以上的老人,同时还要祝颂:“新年快乐”,“健康长寿”,“长命百岁”之类的吉利话。果子茶一般得煨一大钵子,以供拜年者足够享用。

接下来,就是煮早饭。其实早饭很简单,就是将隔年夜里包好的甜馅和咸馅糯米糏圆子入开水锅里,煮至八成熟,再往锅里扬些米糁子,继续烧煮至圆子完全熟透。吃早饭时必须端上一条预先煮好的鲢鱼,这条鱼从早饭端到中饭,从中饭端到晚饭,谁也不会下箸动筷,说是要讨个“年年有余”的好兆头。

这天中午的午餐依然比较简单,除了添几个冷盘外,依然是年夜饭的剩肴,主食也还是除夕夜包的馄饨,至于晚饭,多以米糁子粥就水糕、包点,待吃完晚饭,趁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便早早关门,熄灯休息了。因为传说中,这天夜里老鼠嫁丫头,不能打搅它们。

拜年饭

扬中人称“煮中饭”。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前后,亲朋好友,相互拜年,你来我往,互相请邀,共叙友情,这是扬中人相互沟通感情,密切彼此往来的一种社会风俗,直至现在,这种风俗仍然很普遍。这里流行这样的说法:

拜年拜到十五六,新鲜鱼,新鲜肉。

拜年拜到十七八,没有鸡,杀只鸭。

扬中“拜年饭”最丰盛、规格最高的当数正月初二这一天。

女婿上门拜岳父、岳母年这一天的茶饭,可谓“双茶、双饭加美酒”,即便是在不富裕的年代也是样。所谓“双茶”,午饭前得吃“拜年茶”,除了果子茶,鸡蛋、茶食、糕点是少不了的;晚饭前得吃“晚茶”,吃点包子点心,喝点茶水。

中午这顿是主打,一般是“六碟”、“十碗”加“双汤”。“六碟”是冷碟,为三荤三素;“十碗”是有鱼、有肉、有斩肉,有鸡、有鸭、有扒蹄,素菜碗上有“浇头”;“双汤”有冰糖银耳莲子汤,肚肺萝卜海带汤。

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拜年宴席上扒蹄,是希望女婿吃了脚上有力,经常往丈母娘家跑跑。至于素菜碗上加“浇头”,是客气的表示,连素菜碗上都会放些瘦肉或肥肠做成的“浇头”,可见心诚非同一般。

晚茶后面紧接着就是晚饭,尽管会比中饭简单些,但美酒绝对少不了。

糖圆

元宵是民间最隆重的节日。这一晚人们燃放爆竹、焰火,敲锣打鼓,猜灯谜,吃汤圆,表演龙灯、花船等文艺节目,热闹非凡。元宵节活动每年起于正月十三至十八日,扬中人称为“灯科”,“交灯圆子,落灯面,元宵节晚上炒糖圆”是元宵节期间扬中最为典型的食俗描述。十三日“交灯”,早上要吃糯米糏圆子,十八日“落灯”,要吃青菜下面条,元宵节晚上炒糖圆吃糖圆。

扬中的糖圆有别于其他地方,一般的地方叫汤圆,内包芝麻糖馅,是用开水下熟的;而扬中的糖圆是实心的,甜味于外,是炒熟的。其实,炒糖圆很有讲究:糯米糏用开水调和,锅里下少许豆油和荤油,比例各半,熬成三成热,下圆子用锅铲不停地铲动,待锅里圆子炒熟时,淋入糖水,快速炒动,用盆装起。糖圆软硬刚好,不粘不连,味道稍甜,很有嚼劲。

扬中人炒糖圆时为何采用二合油?原来如果单用素油,圆子是硬的,口感较差;如果只用荤油,圆子是软的,且相互粘连,口感欠缺。当然,糖水的比例、用量以及炒制时的火候也很重要。

和全国人民一样,闹完元宵后,扬中人的年事活动也就基本结束了,正式开始新一年的日常生活。

文字

孔庆璞图片

网络整理

端木编辑

余稚

制作

大胡子小编







































白殿病初期图片
北京中科医院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hetongzhi.com/hxlbsp/91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