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要食春,而且一定要趁新鲜,把随着小河初涨而日渐清香的春日一口口吃掉。 你看那田野间冒上层层叠叠绒毛般的绿意,那是最早醒来的野菜。浅绿的豆苗,绿衣的春笋,绿得雾蒙蒙的马兰头……蒌蒿满地芦芽短,春江水暖绿先生。挎着篮子,满载而归,做成自己喜欢的味道,只感觉有明亮的鲜味在唇齿间流淌。 立春后是采挖春笋的好时候。冒尖的春笋还穿着嫩黄的外衣,却撩人的镶嵌着翠绿的边线。拨开笋壳,随和的白嫩笋肉就露出来了。 时人常有“尝鲜无不道春笋”的赞叹,掂量在手中的春笋虽然看似木讷,一旦切开,就瞬间灵光了起来。将春笋与腌肉和鲜肉一起制一锅腌笃鲜,汤水火候逼出其中的鲜味,也可以切片与雪里蕻一起炒,卖相清雅,味道却风骚。 立春这日,民间是要“咬春”的,咬的是萝卜,春日的萝卜,清脆爽甜,既有雅趣,又颇得滋味。但萝卜虽好,萝卜头上的萝卜缨子也极味美。萝卜缨子,即萝卜叶。 早春的萝卜缨子绿得鲜,一丛丛生在短缩茎上,正是采来食用的好时候。萝卜缨子,用盐腌制,拿来凉拌,是极清爽的一道小菜。萝卜菜做汤,沟上薄芡,绿浮在其间,美得格外春天。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在荠菜的香气里,诗人辛弃疾闻到了春天的气味。荠菜大约是最野的春菜,唐朝时,人们在立春之日会去郊外游春,在田间地头挖荠菜,然后做成“春盘”,作为时令的馈赠品。 荠菜生得轻巧纤细,弯下腰,用指尖轻轻捏住菜根,就能将它们从松软的泥土中拔出。荠菜的味道带着些清甜,无某些野菜的浓郁气味,是极随和的一道菜,清炒入汤做馅,无一不可,也无一不美。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谷雨前后,是吃香椿的最佳时节,民谚称,“雨前香椿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故清代文雅之人唤其为“吃春”。 常见的香椿吃法有香椿炒鸡蛋,但对于大美食家汪曾祺而言,香椿与豆腐,一青一白,是最鲜嫩有味的吃法。“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豆苗,俗称豌豆苗,又被称为“豌豆尖”“龙须菜”,“龙须苗”,可食用部位是嫩梢和嫩叶。 豆苗,得豆之清香,却生得纤细柔嫩,口感软滑清爽,细细一把捏在手里,仿佛捏住了春之鲜与润。豆苗无需繁复的配料,一点儿油盐,松快地一炒,就是春日桌上一道鲜灵的时令菜。 其从雨水后多出来,似乎也通了水性,格外适合烹制成汤菜,一道上汤豆苗,是冬日里被鱼肉腻歪了的肠胃的一个寻清净之所在。 芦蒿,又被称为蒌蒿、水艾,令它最广为人知的大概要数苏东坡的那句诗“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腰肢细软的一把芦蒿,香气是极醉人的。哔啵几下,好像整个湿润的时节都溅开来了。最简单的做法是清炒,看似清瘦的芦蒿在热油里走一遭,浸润得鲜亮广润,丰腴了一些,香气更盛。考究一点的可以配着豆腐干或是腊肉,那滋味就更精彩了。 水芹菜这种成片生长在水塘边的野菜,埋在淤泥地下的根茎白嫩韧长,味道清香宜人,配腊肉或者臭豆腐干子清炒,都相得益彰。水芹其实可以从秋吃到春,寓意也好,茎秆中空,有“路路通”的说法。 三月初生的蕨菜嫩叶蜷曲尚未开展,犹如龙头,又好似握紧的拳头,故而有龙头菜、猫爪子、佛手菜、拳头菜等别名。别看它形状古怪,口感却最是幼嫩温柔,焯水后凉拌或者炒肉丝都有好味道,有点类似吃粉条却更为细滑清爽。 但是蕨菜不宜过量食用,而且如果想要品尝这一美味的话,下锅调味之前一定要记得用沸水汆烫哦~ 春天的鲜味其实是很多的,除了上面说到的这些,让大家念念不忘的还有那“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韭菜、香美细嫩的枸杞头、清新开胃的马兰头....... 久在城市里工作,如何吃到这些大自然的鲜味?有些野菜现在在超市、菜市场是可以买到的,但小编建议,如果大家有时间还是自己去乡村走走,找家农家乐,吃上那一口最原始的野菜味道吧~ 紫荆庄园 走在紫荆庄园,或许就能多少明白庄主在此建庄的原因,一眼远望去群峰竞秀,山野如洗。 路线:连州市龙坪镇卡房往西江方向一公里处 百花园农庄 除了能像一般的农庄那样点餐吃饭,百花园农庄内有一大片菜园子,食客可以亲手选取农庄里最新鲜的食材,自己烹饪。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福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